当前位置:主页 > 县区动态 > 舞 阳 县 >
不孝子“养”母
投稿单位:  编辑:  发布日期:2015-10-09 11:23

    4月16日,舞阳县九街乡胡庄村84岁高龄的徐某在司法所调解员的热情帮助下,终于“有家可归”了。此时的徐某感动得热泪盈眶,躺在床上颤颤巍巍地说:“不是司法所的帮助,俺眼看要老死在外面了……”

为图父母钱财  二子争“养”老父老母
    徐某和丈夫原是九街乡某村一对普普通通的农民。他们夫妇共生育有三男二女,大女儿远嫁到本县的马村乡,二女儿在本乡一小学任教,三个儿子在家务农。自从儿子成家、女儿出嫁后,老两口也没什么负担,一直单独居住,生活也算平静。
    2008年,年近八旬的徐某夫妇身体每况愈下,眼看繁重的体力活儿也干不了了。对此,大儿子看在眼里、急在心上,心想:“家里也没有什么负担,不如把老人接回来照顾着,好让老人安度晚年。”谁知,话刚说出去,老二、老三便有了想法,俩兄弟认为父母身体还好能帮忙干家务活,并且手中存有一些钱,生怕老大一人独吞。于是,兄弟俩便来个捷足先登,瞒着大哥二人私下一商量,老二养母亲,老三养父亲。徐某夫妇积攒的一万余元钱和粮食等财物,也被兄弟俩二一添作五每人一半---分了。事后,兄弟俩对大哥说:“爸、妈由我俩照顾,你就别再管了。”老大虽生气,但看事已至此,也没再说什么。
 


不孝子匿家产外出务工,可怜老母无人养
 


    一眨眼,2年过去了,徐某的身体日渐衰弱,大病小病也多了起来。而此时的老二家,妻子病逝,女儿也出嫁了,只剩下年迈多病的母亲。虽然有时两个妹妹也来帮忙,但时间长了,就没了耐心,分得父母的钱也快花完了,他总想着把年老多病的老母“送”出去。可他自知理亏,既不能把母亲送到老大家,也不能送到老三家,思来想去,谎称要出去一段时间打工挣钱给母亲治病,就把母亲送到大妹家里。随后,老二把家里的值钱物品转移后,一去没了音信。
    一晃一年多又过去了,老二外出后始终没有回来过,而此时,徐某的情病愈发严重,大女儿心里发起愁来,生怕母亲有个好歹,对姊妹们没法交代。于是,她便找老大、老三商量把母亲接回老家,而老大说:“当年我也没分到钱,没有养活的理由。”老三说:“自己养活着父亲,没法再养母亲,应由老二养活。”对此,大女儿一筹莫展。
 。


调解员辗转调解,八旬老妪有归宿
 


    3月25日上午,远嫁马村乡的大女儿搀扶着年已84岁高龄的母亲徐某来到九街乡司法所,声称二哥不履行赡养义务,致使母亲无房住、有病无钱医治、不能回老家安度晚年,请司法所帮助解决。
    3月26日,司法所指派调解员入村调查走访。调查后,调解员发现老二好像人间蒸发了似的,多方打听都找不到。唯一的线索就是他的女儿,但调解员反复对其讲道理都没效果。当调解员对徐某的家庭情况作了进一步了解后,认为:老三靠外出务工维持生计,家有两个孩子在读高中,还赡养着父亲,负担不小;二女儿虽在本乡,但有工作无法抽身,让他们照顾母亲条件不允许。要想解决问题,只得从老大身上入手。
    3月28日,工作人员在村干部的陪同下,到了老大家,当时只有老大的妻子刘某在家,刘某知道来意后,脸立马沉了下来:“让我们接人,那是墙上挂布帘——没门。”说完锁起大门扬长而去。对刘某的态度,工作人员虽然生气,但并没有气馁。
    次日,工作人员得知老大忠厚、孝顺,当年他表明赡养父母并不是图老人能干活,更不图老人的钱财,而是他的儿女都在外工作,经济条件相对好一些,想的是减轻老二、老三的负担,对弟弟的不理解,再去争执怕别人说他有所图,因此没在坚持。这一情况,更坚定了调解员的信心,“老大是最佳人选。”事不宜迟,调解员再次来到老大家。老大的妻子刘某一见调解员,就说开了,“公公婆婆太偏心,落个如此怨谁.现在成了病秧子倒想起俺来了,你们有本事去让老二回来论论理再说吧。”站在一旁的老大也说:“这个事我们都有言在先,现在让我们去接,总感觉憋屈的慌。再说老二又没在家,我们没法去。”这次,调解员还是无功而返。
    4月6日,调解员试着让老大的女儿帮忙疏通后,再次来到老大家。老大在调解员耐心说服下,气也消了,承诺接回母亲,但提出母亲的医疗费用应由姊妹们共同负担。
    随后,调解员对老三等人反复说服教育。4月15日,调解员看时机成熟,就将老大、老三和其两个妹妹叫到乡司法所接受调解。最终,使他们达成了由老大照顾母亲、医疗费由姊妹四人均摊的赡养协议。



编辑:韩素娟  上稿:舞阳县 




编辑:  投稿单位: 
栏目列表
图片新闻
热点新闻